曾經(jīng)在中國鐵礦石進口格局中占據(jù)一席之地的印度,又回到了中國鋼廠的視野中,這一次,它將以“鐵礦石進口商”的身份試圖攪動鐵礦石市場。
媒體援引一個頗具影響力的行業(yè)組織的高層人士的話表示,由于印度鐵礦石產量不敷國內需求,該國在未來三年將進口多達4500萬噸鐵礦石。“面對供應短缺,除了進口別無他法。我們預估未來三個財年每年進口1000萬至1500萬噸。”印度礦業(yè)聯(lián)盟副總裁BasantPoddar接受路透電話采訪時表示,印度各地都有礦場關閉,已經(jīng)嚴重影響供應。
昨日,分析師向《第一財經(jīng)日報》記者說,去年因為一些礦山停產,印度的安德拉邦鐵礦石產量下降30%,但今年以來,其卡納塔克邦有24座礦山恢復開采,可能會好一些,此外4月份,果阿邦長達18個月的鐵礦石開采禁令取消,估計最早也要10月份恢復。
在中國鋼鐵業(yè)走上繁盛之時,印度曾經(jīng)舉足輕重。這個與中國接壤的鐵礦石大國,最風光的時候,印礦曾占中國進口份額的25%,與澳、巴并稱為三大鐵礦石供應地,而品位63.5%的印礦價格漲跌更是成為當時鐵礦石現(xiàn)貨市場的價格“風向標”。
但最近幾年,印度開始有意退出中國市場,一個明顯的變化是,印度著力發(fā)展本國鋼鐵業(yè)以滿足國內需求,且通過采取提高關稅、鐵路運費等措施限制礦石出口,這使得印度輸往中國的鐵礦石量逐漸減少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1~7月份,我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量是736萬噸,僅占我國進口總量的1.36%,在所有進口鐵礦石來源國中,排名第七。
“2012年我們將失去對中國(鐵礦石)出口第三名的位置。”印度艾索礦業(yè)中國區(qū)首席代表UNRedkar曾公開表示,印度對華第三大出口國的地位,將在2012年被南非取代。
但巨大的策略變動顯然沒有滿足印度鋼鐵業(yè)的需求。
本報記者獲悉,今年7月份,印度生產粗鋼產量為696萬噸,而在2013年生產粗鋼產量為8121萬噸,而印度2012年鐵礦石產量是1.55億噸,去年產量下降11%至1.36億噸。“如果今年粗鋼產量大致也按8000萬噸多點算,大約年需要鐵礦石1.3億噸,也就是說,印度全部不出口也就剛好夠用。”分析師說。
本報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印度過去退出中國的市場份額,除了被后來居上的南非擠占,也被一貫強勢的力拓、必和必拓與淡水河谷等大礦商取代。由于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,三大礦商每年向中國輸出巨量鐵礦石,而現(xiàn)在,雖然全球經(jīng)濟明顯放緩,但手握質量和成本優(yōu)勢的三大礦商仍在瘋狂擴產。其中,力拓已提前完成年產2.9億噸鐵礦石的目標,并預計2015年6月底,完成年產能3.6億噸擴產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;必和必拓則計劃2015會計年度鐵礦石產量增加到2.45億噸,淡水河谷則有志將鐵礦石量從3億噸擴大到4.5億噸。
受此沖擊,一路高漲的鐵礦石價格也在近期接連下跌。到9月15日,代表鐵礦石價格走勢的普氏指數(shù)為每噸85.75美元,最低值則在9月11日,是82.75美元。淡水河谷首席執(zhí)行官費穆禮認為,預計到年底將回到每噸95~100美元,即便如此,也比之前價格高位時低很多。
變身為鐵礦石進口大國的印度能否緩解全球供應過剩的局面,進而影響礦價走勢?
同日,多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(yè)內人士均表示影響甚微。“相對于目前礦石擴張產能速度,印度本國的需求影響較小,中國每月進口鐵礦石就要8000多萬噸,未來三年的進口量就是現(xiàn)在中國半個月的進口量。”分析師說。